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慢性炎症过程,血管之所以会长斑块,主要还是内皮受损,胆固醇、甘油三酯等脂质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,慢慢就形成了凸起的“垃圾堆”。
说白了,没有点燃“内皮受损”这根导火索,血管就不会长斑块。
图片
但是,随着人的年纪变大,身体器官在不断磨损,所以血管“内皮受损”,势必会发生。
好比家里的下水管道,刚买的时候很新,管壁也是光滑的,随着用的时间长了,油污、锈垢等“垃圾”就会堆积黏附在管壁上,影响流通。
换句话来说,尤其是60岁后的老年朋友,动脉粥样硬化斑块,其实是个很常见的问题,只是每个人的轻重程度有所不同。
图片
那么市面上,号称能快速清除斑块的“特效药”,到底有没有用呢?
实话说有一定作用,但不能彻底清除动脉斑块,特别是已经钙化的“硬疙瘩”,更不可能一夜消失。
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时,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、他汀、降脂降压降糖等药物,定期服用的主要目的,还是作为“保护罩”,避免危险因素,稳定动脉斑块,不让这个皮薄馅大的“饺子”破了,出现血栓梗阻。
图片
比起一味追求“特效药”快速溶解斑块的想法,更重要的是,实际行动让斑块“安分守己”,日常中做好以下4点,不轻易惹祸。
1、定期做检查,控制好血压、血糖、血脂等危险指标,按时合规吃药。
2、每周适量锻炼,像快走,骑车,游泳等,都能促进血管侧支循环。
3、少吃高油高盐高糖食物,戒烟限酒,规律饮食。
4、保持良好心态,规律睡眠时间,减少炎症产生。
图片
那什么时候需要警惕斑块?当它不稳定,以及造成明显血管狭窄,生活中出现症状时。
1、斑块性质不稳定,破裂风险很高。
2、斑块已造成明显狭窄,影响血流供应。
3、走路一段时间后,下肢疼痛或发麻,需要停下来休息缓解。
4、腿脚总是冰凉、发麻或抽筋,盖被子也难捂热。
5、脚趾或小腿出现难愈合的溃疡伤口,甚至发黑坏疽。
以上这些,都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明显提示,一旦发现,就需要立即就医了,通过药物稳定或手术等方式,才能改善血流,缓解症状,避免更加严重的并发症。
图片
说到底,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是个慢功夫的病,需要长期管理,还没有哪种“神药”能一步到位。
如果发现问题,及时检查,定期检测,根据自己的情况治疗,比焦虑胡乱吃药要靠谱得多。
健康科普仅代表个人观点,不代表临床建议。
案例分享不具有普适性,身体如有不适,请线下就医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股票怎么上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